私下索赔时,为了避免被认定为敲诈勒索,整个过程一定要注意:1、行为表现一定合理合法,态度客观,切忌使用胁迫或暴力;2、协商过程尽可能的保留证据,包括人证、物证、通话语音、文字聊天记录等;3、诉求合理。敲诈勒索是指以非法占有他人为目的,对被害人使用恐吓、威胁或要挟的方法,非法占用被害人公私财物的行为。
法律分析
索赔与敲诈的区别在于索要手段的行为表现不同。一般情况情况下索要赔偿都是通过合法的途径进行的,比如协商、调解或者是诉讼等正确的维权手段。而敲诈勒索的行为表现为向对方实施一定暴力或者胁迫,要求其处分财产的行为,其中的胁迫,是指以恶害相通告,以使对方产生恐惧心理。敲诈与赔偿两者在实际生活中会被很多人误解,两者本质主要涉及到违法性的判断和衡量问题。一般而言,只要是合法地索要赔偿,要的再多,都不构成犯罪,因为此时金额数量多少,只涉及经验问题,与性质无关。具体还可以分成两种情况:一是维权的理由合法合理,且方式方法得当的,即使主张的数额多,也不构成敲诈勒索罪。二是维权的理由合法合理,且数额合理,但方式方法不当的,也不构成敲诈勒索罪。而敲诈一般是带有非法的强制和胁迫。
法律依据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 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,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,并处或者单处罚金;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,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;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,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。